第245章 精忠报国-《乱三国之吕布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瑞雪兆丰年,

    这一年雪下得很大,

    给普天之下,饱受战乱摧残的老百姓们,

    带来了一些新的希望,

    看来,明年将会是一个丰收的号年金。

    不同于其他地方,

    老百姓们在深冬之中大多蛰伏。

    不过今年,

    在晋阳城却是热闹非凡,

    不只是晋阳城中的本地人,

    甚至许多外地人都纷纷不远千里地来到了这里,

    只是为了参与一场盛会——相亲大会。

    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筹备,

    在各方的努力之下,

    相亲大会终于得以正常举行,

    这一次大会不但吸引了乌金山上的许多单身男女前来参与,

    就连整个并州范围内,

    也有不少人前来参与其中。

    原本预定只举办一天的这场盛会,

    最终也因为前来参与的人数远远超出了预计,

    不得已之下,

    只能将活动延长至了五天,

    这一场活动,

    简直变成了一场狂欢。

    到了后来,

    不但那些单身的男女们参与到其中,

    甚至是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人,

    全部都加入到这一场彻底的狂欢之中,

    整个晋阳城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息。

    但是在这一派喜悦的气氛当中,

    蔡邕蔡老先生的府邸,

    却是一派的宁静,

    老先生喜好清净,

    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,

    因此,即便是如今整个晋阳城化作了一派欢乐的海洋,

    但是这里却如同遗世独立的孤岛一般,

    一派的祥和宁静。

    蔡府的后花园之中,

    此时却也响起了一阵丝竹之声。

    两股琴音袅袅响起,

    一高昂激越,

    一低沉婉转,

    两个对立的曲调结合到一处却出现了一种怪异的和谐,

    让人忍不住击节叫好,

    一方面是为这编曲者的奇思妙想,

    另外一方面也是为这奏曲者的高超技艺。

    奏曲的两个人正是蔡邕以及他的女儿蔡琰,

    父女俩相对而坐于一座凉亭之中,

    一边坐着卢植,

    此时卢植正抚弄着胡须,

    闭目享受完美的琴音。

    另外一边则坐着吕布和张宁二人还有一个模样俏丽的小姑娘,

    那小姑娘正是吕布的大女儿——吕绮玲,

    小丫头虽然年龄不大,

    到现在为止也不过才五岁不到,

    但是却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,

    个头高挑容貌俏丽,

    十足的一个美人坯子。

    这是一次家庭聚会,

    貂蝉和丁瑶二女用过午膳之后,

    已经回房休息,

    他们一大家子人便在这后花园中赏雪聊天。

    蔡文姬拨弄琴弦的手指缓缓放慢,

    低沉的琴音也在这时缓缓停下,

    那出自蔡邕之手的激昂曲调此刻却突然更加地急促,

    仿佛传出了沙场之上,

    两军激烈交战的喊杀之声,

    让一旁听得众人忍不住热血沸腾,

    简直会有一种纵马驰骋疆场的冲动。

    就在这个时候,

    吕布突然手中拿起竹筷,

    应和着蔡邕弹琴的节奏敲起酒杯,

    发出悦耳清脆的和音,

    给这热血激昂的乐曲之中,

    更加增添了几许杀气。

    吕布师从蔡邕之后,

    也随着蔡邕学习一些乐律,

    尤其是在蔡琰的辅导下,

    吕布的乐律进步的相当快,

    因此,如今配合蔡邕的琴音倒也似模似样。

    众人听到吕布的敲击之后,

    有些意外地看向了吕布,

    哪知道他此刻突然张口,放声高歌:

    “狼烟起,江山北望,龙起卷马长嘶,剑气如霜。心似大河水茫茫,三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!狠欲狂,长刀所向,多少手足忠魂,埋骨他乡。何惜百死报家国,忍叹息,更无语,血泪满腔。马蹄南去人北望,人北望,草青黄,尘飞扬,我愿守土复开疆,堂堂大汉要让四方,来贺!马蹄南去人北望,人北望,草青黄,尘飞扬,我愿守土复开疆,堂堂大汉要让四方,来贺!”

    一曲唱罢,

    吕布只觉得心旷神怡,

    扬天发出一声长啸,

    声震九霄,

    久久在上空环绕。

    方才听到蔡邕的曲子,

    他突然想起这一首在后世时,

    他十分喜欢的流行歌曲——《精忠报国》。

    竟然与蔡邕此刻弹奏的曲子,

    正好能够相合,

    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唱了出来,

    当然,他将其中的几个词语修改了一下,

    改成符合这个时代的词,

    没想到却是如此的和谐统一。

    吕布唱罢,蔡邕的琴音仍在继续,

    小亭之中的所有人都听得如痴如醉,

    甚至当蔡邕琴音的最后一个音节飘散在空气之中,

    众人仍然没有从那情境之中醒转,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