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7章 文优先生,这是拙荆邹氏-《乱三国之吕布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,是指“四关”之内,即东潼关、西散关(大震关)、南武关(蓝关)、北萧关(金锁关)。

    后世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,

    包括西安、宝鸡、咸阳、渭南、铜川、杨凌五市一区。

    关中南倚秦岭山脉,

    渭河从中穿过,

    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。

    由于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,易守难攻,

    从战国时起就有“四塞之国”的说法,

    所以汉代张良用“金城千里”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。

    战国时期,张仪向秦惠王陈说“连横”之计,

    就称颂关中“田肥美,民殷富,战车万乘,奋击百贸,沃野千里,蓄积多饶”,

    并说,“此所谓天府,天下之雄国也”,

    这比成都平原获得“天府之国”的称谓早了半个多世纪。

    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,

    就成为了物产丰富、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。

    后世所说的八百里秦川,

    指的便是这里,

    可以说得上是中华文明的发祥之地。

    另外还有一种说法,

    陕西这里的关中是大关中,

    除此之外,

    洛阳所处的河南还有一处小关中,

    原因则是洛阳东有成皋关,南有伊阙关,西有函谷关,北有孟津关。

    地处四关之中,

    自然也可称之为关中,

    只是由于地处河南并且较之长安的关中要晚,

    因此又称为河南关中或者小关中。

    只不过陕西的关中名声在外,

    而河南的关中并没有流传开来。

    巧合的是,这两个关中,

    中间都有一个古都,

    陕西关中是长安,

    河南关中则是洛阳。

    在三国时期,

    世人所说的关中便是指的陕西的关中,

    自战国时期开始,

    这里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,

    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,

    于是便出现了“得关中者得天下”的说法。

    此时占据关中的则是张济叔侄,

    李傕、郭汜占据长安之时,

    关中便交由他们叔侄二人进行管理,

    后来吕布联合李儒等人反攻长安一战时,

    张济也曾参战,

    并且与吕布为敌。

    当吕布等人最终获得胜利时,

    眼见大势已去的张济,

    便在李儒的劝说下,

    率部投效了吕布。

    只是投效过来之后,

    吕布未免引发关中的动荡,

    故而对于长安以及关中,

    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变,

    也使得张济安稳度过了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如今正值隆冬季节,

    不但农业生产陷入停滞状态,

    即便是士兵的操演,

    也因为天气过于恶劣,

    而不像平日里那么忙碌。

    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,

    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而下,

    或飞翔,或盘旋,或直直坠落,

    盖满了山头,树枝,屋顶,

    盖满了整片大地,

    让世间的一切变得银装素裹。

    长安城郊有一座坞堡,

    乃是长安一位豪强所有,

    这位豪强平日里素喜结交各界朋友,

    常常在堡内招待亲朋,

    后来干脆建立一座酒楼,

    久而久之,

    这酒楼便有了不小的名气,

    后来便开始对外开放。

    坞堡建得颇有章法,

    而那酒楼更是修建的美轮美奂,

    此时一场豪雪正急,

    在酒楼的顶层上,

    有一群人正在这里煮酒观景,

    倒是颇有一番韵味。

    为首的一人模样端正,

    只是双眼过于灵动,

    给人一股狡黠之气,

    他身后立着一员年轻将领,

    模样与他三分相似,

    但是英武之气却远超于他,

    手执一杆虎头吞金枪。

    此人的上手处坐着的却是李儒李文忧。

    “李先生,这里景色还算不错吧。”

    主位之人端起一杯冒着热气的水酒,

    遥敬李儒道。

    李儒一口将杯中酒喝干,

    环顾了一眼四周雪景,

    开口回答道:

    “如此美景,且有美酒佐之,当得是一大快事。文优倒是今日才知,张济将军也是以风雅之人。”

    张济闻言扬天大笑,

    伸手抚弄长髯,

    得意地道:

    “能得文优先生如此夸赞,倒真是张某之福呀。如此良辰美景,怎能无美人相伴。”

    一边说着话,
    第(2/3)页